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包浩斯

抽象表現藝術之父-康丁斯基(Kandinsky)
生 平簡介:俄國畫家康丁斯基是抽象畫派和表現主義的創始者之一,不論是他的畫或是著作,對二十世紀的藝術都有重大的影響。他旅居德國的那幾年,也深深的影響 到德國的表現主義畫風。剛開始康丁斯基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力,在 1900 到 1910年這段期間,他四處旅遊,所到之處包括了巴黎,在這裡他接觸了新印象派的 Paul Gauguin 以及野獸派,此時,康丁斯基開始對純粹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1910年,康丁斯基畫了他第一張抽象風格的水彩畫,並開始他重要的理論研究,隨即在 1912年於德國發表了「精神和藝術的關連 」 (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 這本書,這本書剖析了心理作用和色彩的關係,並比照了繪畫和音樂。康丁斯基的作品在1920年代有很重大的改變,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轉為幾何圖形的構圖, 在他死前的最後十年,他更融合了他早期直覺式的畫風和後期的幾何圖形風格,為他的作品增添一種新的意向。
作品賞析-構成第八號
簡介:康丁 斯基創作這幅畫於 1923年,它是以直角、銳角、鈍角、直線、曲線等元素所構成,尤以「角」是此作的主角。在康丁斯基所著的「點線面」一書中提到「直角」表現一種冷靜、抑 制的情感,「銳角」表現出一種尖銳的、運動感的特性,「鈍角」表現出一種軟弱的無力感。在此,康丁斯基讓各種角在畫面裡相互影響、彼此衝擊,是為了尋求一 種靈活開放的構成表現。而包浩斯時期的圈圈在此畫作中也開始出現。

作品賞析-構成第十號
簡 介:Compostition X : 1939年創作的『構成第十號』是康丁斯基偉大的「構成」系列的最後之作, 也是相當特別的一件作品, 因為康丁斯基使用了很少用到的黑色當背景. 而這實驗使畫中的主題有了華麗的璀璨感, 繽紛飛舞的小色塊, 更使它充滿了歡樂的幻想氣氛. 而這幅作品之創作與二次大戰爆發同年, 其實正表達出康丁斯基對殘酷無情戰爭的一種反諷. 






讓繪畫充滿跳動的韻律--
保羅克利(Paull Klee)


18791218日生於伯恩,父親是一位音樂教師,母親學過聲樂,克利也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分,小提琴拉得極好一度成為市立交響樂的成員,受到父親的支持,19歲那年便決定前往慕尼黑學習造形藝術。
1903-1906年受當時象徵主義和年輕風格派的影響,產生一些蝕刻版畫,如滑稽家、女人和動物等,藉以反映出對社會的不滿。1906年與鋼琴家莉莉史頓普夫(Lily Stumpf)結婚。
1906年受到巴黎印象派的影響開始研究光的作用--明暗。1910年將黑白水彩的技巧運用到色彩上,透過一些展覽進而認識當時歐洲革命性的風潮:立體主義、野獸派和未來派這些流派對克利而言無疑是指引他一條自己的路--分解平面幾何、色塊面分割並且逐漸走向象。
1974年世界大戰的爆發促成克利完全擺脫實象而走向非物象。克利認為:世界越可怕,藝術就越抽象,而幸運的世界則越表現世界的面目。
1916年入伍,在戰爭封閉的歲月中以抽象符號為主要的表現方式:箭號、星星、旗子、眼睛、心、數字、字母、驚嘆號、休止符等等。在突尼西亞受到回教藝術的影響以十字、弧線、網狀、點狀取代自然的形。
符號的象徵常有多重意義,無法以邏輯的方式去定義,於是克利在第二層的創作中帶入詩意的標題。標題常是解答圖畫之謎的門徑。例如淚水的眼睛、一枝離枝的花都是痛苦的表徵。
1920-1930年任教於威碼的包浩斯學院,認識了康丁斯基、費寧格等人,對他的藝術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他也開始利用丁字尺、角度尺、圓規來輔助畫畫,在包浩斯的末幾年克利產生多件優秀作品,形式上無止境的發明,內容上又不斷的打開新領域,有意形成個人的造型語言文化。
1931年因反對主事者因公用主義將繪畫視為多餘以及學校落入政治的騷動中,便離開了包浩斯學院進入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擔任教職也從事他最後的創作階段--讓手自由運,產生錯綜的線條,面面相疊的輪廓,進行本能似的創作方式,減少智性的參與也逐漸加入非理性的和形上的東西。
1935年出現皮膚硬化症,1940年便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總括克利一生的作品油畫、版畫、水彩都表現得富有韻律性,畫面佈滿各種象徵與符號,看似兒童畫著力於使記憶抽象化,與線條攜手同遊。有人說:畫家克利與音樂家克利是兩位一體!